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年院史回忆录 >> 正文

为了康复医学科的崛起

原康复医学科主任 邱平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8/04/10 16:51:47       浏览次数:

1984年1月从我踏进山医二院的大门起到2012年3月我正式退休,一晃过去了28年!28年,弹指一挥间!回首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康复医学科所走过的道路,依然是那样的令人难忘。

为成长注入能量

1978年9月,做为文革后恢复高校统考招生的第二批学员,我考入了山西医学院医疗系,圆了上大学的梦,开启了五年医学专业的学习,当时,我已27岁。先生对我上大学非常支持,婆婆和母亲为了让我安心学习,在家务上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使我圆满完成了五年的学业。1983年9月,我以五年各科总均分89.6分的成绩毕业。

由于年龄偏大,又有孩子,毕业后我不想让婆婆和母亲继续为我付出太多,我希望到二院的小科室工作。当时,运动医学科张榕溪主任那里急需增加医师。于是在1984年1月我到了山医二院的运动医学科,从此和运动医学科结了缘。

初来乍到,一切都很陌生。虽然有5年医学院的学习经历,但对运动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还需很好地学习。当时,科里的各位老师,从张主任到赵郁青老师、王桂英老师、张克瑞老师、郭占有老师、王永江老师、苏海丽老师都从不同角度给与了我指导和帮助。

1984年1月到1985年9月,张主任安排我在运动医学科的各部门进行轮转,熟悉和了解运动医学科当时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从运动医学科常见病的诊断,到所采用的运动疗法、牵引、按摩、针灸、封闭、气功等疗法,我都跟着老师学习和实践。张主任还推荐了许多专业书籍,要求我去阅读。为了更快地提高专业水平,张主任与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联系,安排我去进修。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是人才济济、专家云集的地方。在那里,我的几位老师,如:高云秋教授、张宝慧教授、浦钧宗教授等老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的工作作风,给予了我很大的影响。除了按照老师的安排参与运医所医务监督组的医疗和科研工作外,我还抽时间跟运动医学的曲绵域教授、田得祥教授门诊和查房。学习他们的查体方法和诊断思路。在北医三院运医所进修的一年,由于我的努力,受到各位老师的好评,我和老师成了朋友,至今还保持着联系。

1985年下半年到1986年,根据科室工作的需要,张主任又要了两位医学院毕业的医师,胡蓓和耿建红;两位治疗师,张重华和李青芝。在张主任的领导下,科室在发展,工作的范围在扩大。不仅完成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张主任还带新来的医师定期到省体工队给运动员诊治运动系统的疾病。

1989年6月,海南建省,张榕溪主任调回到家乡海南,在海口农垦总局医院工作。张主任调走后,医院任命赵郁青医师为科主任,负责科室的各项工作。1992年6月院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担任科室副主任,协助赵主任工作。推辞不过,只好上任。我积极配合赵主任工作,和全科同志一起努力完成各项医疗任务。

1991年至1992年间,我利用周末时间到医学院参加硕士生课程班学习,并以良好的成绩结业。

1993年9月,江苏省康复医学培训中心招收学员。为了更好地掌握康复医学的知识,拓宽运动医学科病种,增加治疗的措施,赵主任派我前去参加学习。

在那里,我结识了资深的康复医学专家周士枋教授和后起之秀励建安教授。由于学习勤奋、刻苦,培训班在结业考核时,我获得金陵康复一等奖。学习结束后,我向赵主任汇报了学习情况。其间谈到开展脑卒中康复的问题,赵主任表示支持。于是我联系了当时脑卒中康复搞得较好的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经院方同意,派王全兵医师、常润娥治疗师前去进修。

1994年下半年,赵主任退休。此时,科室的工作要由我一个人承担,自感担子沉重,不能孤军做战。为了发挥科室同志的集体智慧,我吸收科里的几位新老同事组成了科室领导参谋组,对科里的较大的事情集体讨论,制定方案。

1995年初,卫生厅根据卫生部的精神,下达了文件,要求三级医院挂牌成立康复医学科。1995年4月,二院决定将运动医学科更名为康复医学科,由我担任康复医学科的主任。对于担任主任,我思想准备不够,并不愿接此重担,但依然是推辞不过。根据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我只好走马上任。当时我想,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必须依靠大家,将科里的工作做好,不负众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桂英老师、张克瑞老师相继退休,胡蓓医师也于92年夏天离开科室到了香港,科室人手又显紧张。我根据参谋组王永江、苏海丽、耿建红等同志的意见,一方面做好现有工作,夯实基础,积累经验;一方面不断争取院方的支持,增加人员和设备,不断改善医疗环境和条件,努力开展新工作。

1996年下半年,卫生厅医政处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北京医科大学建立合作,为山西培养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做为二院推荐人选之一,我和院内的李荣山、师水生、杨连平等几位医师,先到卫生厅在省人民医院办的外语培训班接受外语培训,后到北京医科大学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北医大委托运动医学研究所具体代培。于是,我二进宫北医大运动医学研究所,由于长隆教授、张宝慧教授、浦钧宗教授具体负责制定课题方案。在我离开医院外出培训的这段时间,医院任命了耿建红担任科室副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工作。

从1997年2月至1998年1月的一年中,我根据导师的安排,做了题为《兔膝内侧副韧带修复及内侧半月板切除对膝骨关节病发病过程的影响》的课题。做运动实验、取材、染色、切片,对于我来说是头一次。为很好地完成该题目,我查阅资料,向其他研究生学习做兔软骨标本的方法,经常不分昼夜做实验,撰写综述和论文。本来需一年时间完成的课题,我和其它研究生合作,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得到导师的赞许。为了很好地利用剩余的时间,于教授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希望我再开一题《关节灌注液对关节软骨影响的实验研究》。

有了第一次实验的经验,第二个课题我几乎是独立完成了兔膝软骨标本制作的全过程。这期间得到北医大病理教研室杨老师和北医大电镜室的大力支持。在培训结束前的1998年1月,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两篇课题的论文,并相继发表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1998年的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在北医大运医所的学习,也为今后我科室申请科研课题奠定了基础。

我从北京学习结束回到科内后不久的1998年底,耿主任调到了广东中山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工作。科室负责工作的担子又一次落在我一人身上。我依然依靠参谋组,和全科的同志一道,努力完成院方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002年初,经北医大三院运医所老师的推荐,在征得院长同意的情况下,我获得自费赴美国东部康复机构访问学习的机会。在美期间,美国同行开朗,直爽,幽默及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美国的康复医学工作也开拓了我的思路和视野。在我赴美学习期间,参谋组的王永江医师接受我的委托,负责了科室的管理工作。

在二院近30年,由于组织的培养、同志们的支持、个人的努力,我从一个住院医师成长为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主任医师、科主任。我感谢党,感谢二院的几任院领导,感谢配合我们工作的诸多兄弟科室,感谢跟我一路走来的老同事,新同事!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就没有我个人的一切,也没有康复医学科的今天。

康复医学科专业的发展

1、从体疗科到康复医学科

二院康复医学科的前身是体疗科和运动医学科。20世纪50年代末,张榕溪主任参加了最早由苏联专家在北京举办的“体疗督导”培训班。学习结束回到二院后,成立了体疗科。当时,在省里也是唯一的用运动疗法防治疾病的科室。80年代初,体疗科更名为运动医学科。

1984年1月,我进入运动医学科工作。当时,科内主要诊治的病种是颈、肩、腰、腿痛和运动损伤,还有部分用气功治疗观察的血液病和高血压的患者;用医疗体操治疗观察的慢支、肺气肿患者,治疗的措施有颈、腰椎牵引、手法按摩、气功、针灸、不同部位的封闭、医疗保操等。医疗体操是二院运动医学科特色治疗方式,在省内外均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科室工作人员的增加,张主任还带新来的医师到省市运动队给运动员诊治伤病。张主任、王永江医师还曾和手术室配合,在麻醉下做腰椎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995年,二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为了拓宽康复的病种,规范、完善康复治疗的措施,医院先后在人员、设备和场地上给予了大力支持。1995年,我们申请到偏瘫、截瘫康复的必要设备。引进了电脑三维腰椎牵引床,对有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增加了快速、便捷的治疗方法。2000年,我们又申请到英国的腰椎牵引床,改善了腰椎牵引的方式,使患者在治疗中能够做到舒适,因人而异而且有效。申请到电动起立平台,使偏瘫、截瘫的早期康复有了可能。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治疗师的工作强度。为了争取工伤康复试点医院的挂牌,2010年我们又申请到近300万元的现代化康复设施。2008年门诊装修,考虑到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医院将康复医学科安排在五层,规划面积比原来大近二倍。

硬件有改观,多年来科室在软件的加强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和国内知名康复机构联系,在院方支持下,先后派王全兵医师、常润娥治疗师到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习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康复,语言功能的康复;郭玉林治疗师到中国康复中心及四川华西医院学习偏瘫和截瘫的规范化康复;苏海丽医师到北京学习麦肯基疗法;李青芝治疗师到上海华山医院学习手功能的康复;智兆军医师到广州军区总院学习颈椎牵引下手法治疗颈椎病。刘翠萍治疗师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学习综合康复。刘红英、尹淑兰治疗师到广东工伤康复中心学习工伤康复。温利萍治疗师到北医三院康复中心学习运动损伤的康复。唐劲松医师到北京中医院学习小针刀治疗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后调走);张重华医师到北京罗有明诊所学习手法治疗。罗有名医生曾给周总理治过病。97年到科内工作的宋宇峰医师也曾通过其它途径,联系到英国的一个运动医学研究机构进修运动损伤,参加过肉毒素注射治疗痉挛的培训班。

2006年到科内工作的吕文科、段建刚医师、杨东旭治疗师,根据培训部的要求和科室的安排到相关科室轮转。

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香港复康会在深圳举办全国三甲医院康复医师、治疗师培训班,以期通过培训三甲医院的康复人才,带动基层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在院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我科除已退休、调走的医技人员外,其余在岗的医技人员几乎全部参加过培训。

通过进修培训,使科室工作人员的康复理念有了增强,素质有了提高,掌握了规范的、有特色的、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使前来康复医学科诊疗的患者大大增加。当时二院的康复医学科已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处于龙头地位。

由于康复病种拓宽,措施增加,康复科还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风湿科建立合作,互转病人。使患者得到早期的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科在院内还有一个绰号:大萝筐。该绰号起源是临床上有一些在诊断和运动功能障碍上难解决的问题,相关科室会自然想到康复医学科,请我们想想办法。一些难做的封闭,也自然想到请康复科的苏大夫来做。在临床上,康复医学科不仅解决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还收治一些从基层转来的,看似一般颈、肩、腰腿痛的患者,经我们诊治医师的把关,请有关科室会诊,最后确诊为血液病的患者,肿瘤转移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不能继续保守,必须手术治疗的患者。

2、从院外的病房到院内病房的转变

2002年以前,无论是体疗科、运动医学科还是康复医学科在院内都没有病房。

为了便于患者治疗,便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医师管理病床的能力,80年代初,张榕溪主任经医院同意,与北城区敦化坊医院合作,利用那里的病床,成立了截瘫康复中心,收治截瘫患者。最早在山西开展了截瘫的康复。医师轮流到敦化坊医院查房、指导治疗。当时,敦化坊地区医院的条件并不理想,对截瘫的康复采用的是因地置宜的办法。用夹板固定患者的双膝,用绑带拦住腰部,让患者靠在墙边,训练站立;使用简易的神经刺激仪,刺激截瘫患者的下肢,训练步行;采用编织等手功操作进行职业康复。就这样,使患者增加了生活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一度到敦化坊截瘫康复中心治疗的截瘫患者多达20余位。除此以外,病房还收治了需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及颈椎病的患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住院难的问题。

90年代,和敦化坊签定的合同到期。当时窦平院长在东站一家医院建立了山西省老龄医院。同意运动医学科利用老龄医院的床位。当时,张榕溪主任调至海南,赵郁青主任带领科室人员在东客站老龄医院设置了颈、腰椎牵引室,封闭室,主要收治颈、肩、腰腿痛的患者住院治疗。在当时,也解决了不少患者住院的问题。

2002年,院领导决定,在院内床位紧张的情况下,给康复医学科拨出6张床位,设在一病区,护士长是段秀兰。虽然只有6张床位,但对于康复医学科来说,却是实现了院内病房零的突破。康复医学科全体工作人员对此决定兴奋异常。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将这6张床位管理好,积累经验,为今后发展更多的床位做准备。让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我们科得到最好的医疗。

当时,由王全兵医师管理病房,医师职称的同志参与值班。从2002年到2006年,康复医学科病房的各项指标完成理想。2006年4月在全院病房调整时,医院决定将康复科的床位由6张增加到10张,从一病区调到二病区,与风湿科在同一个病区。护士长是张荣珍。病床增加后,我们和影像科赵卫东主任开展的腰椎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病的工作进行合作,注射臭氧后的患者收住在康复科。患者卧床期间,配合进行理疗和医疗体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另外,我们还收治偏瘫、截瘫以及骨科术后患者。

3、实现夙愿,摄制医疗体操光盘

医疗体操是康复医学科的特色治疗,康复科医疗体操的创始人是原运动医学科的张榕溪主任。

我刚到运动医学科时,在教操时间的运动训练厅,看到王桂英老师认真地讲解,示范,带患者做操的情景,就对该项治疗产生了兴趣。因为我亲眼看到许多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按照医生和治疗师的要求习练医疗体操,症状减轻了,功能改善了,复发减少了,且无需吃药打针。的确是一项很好的防治疾病的措施。

当时的医疗体操是张榕溪主任编排的。以文字的形式编成“医疗体操循序渐进”小册子提供给患者。多年来,我们就想以VCD的形式,将医疗体操的内容制成光盘。一来,形象、生动、直观,也便于患者回去坚持做操;二来,也可减轻带操治疗师的工作量,但苦于拍摄制作的技术和资金问题,未能成行。

2004年,苏海丽医师诊治过的一位患者刘老师,因颈椎病在我科进行综合治疗,效果很好,特别对我们的医疗体操很欣赏。她的先生吴老师是太原理工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提出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制作光盘。只要我们准备好医疗体操的文字稿,定好演示人员及拍摄场地。制作和出版的有关费用,他可以先付。听此消息,我们非常高兴,在向科技处李主任汇报并请示肖院长后,均表示支持。很快筹备工作就开始了。

由于我们的医疗体操在临床上使用近20年。这期间,我们曾征求过患者对常用医疗体操在使用过程中的建议,不少患者希望简化动作的套数,节数和难度。于是,我们根据患者的要求,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修改方案。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和经验,参阅有关资料,修改了原稿,并将修改稿案寄给张榕溪主任过目,征求意见。张主任回复后,2005年6月,吴主任便开始帮助我们拍摄使用频率最多的“颈椎操”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疗体操”。

当时吴主任还成立了摄制组,请白贵林老师,孙煜东老师协助摄制,张海燕老师编辑,魏冠媛老师负责化妆。总策划有肖传实院长、赵长青副院长、李育民主任。为了节约费用,我从诊治过的患者中物色了一位教健美操的年青老师陈楠做示范,由我录音带操。地址选在发展大厦。初盘制作出来后,我们向中国康复医学会办公室王跃进主任及资深康复专家周士枋教授征求意见,中国康复医学会愿意担任监制。

2005年底,这两种医疗体操的光盘制作完成,由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6年初,我带着新出版的光盘,参加了在珠海召开的康复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将光盘送给了部分同行,获得同道的好评。在临床上,我们在征得肖传实院长及财务科畅飞科长的意见后,以教育式引导训练的治疗方式,提供给患者,极大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根据临床的需要和患者的要求,2006年我们又重新编排了肩周炎、退行性膝关节病、脊柱压缩骨折、腰椎滑脱、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医疗体操。在院科技处新技术新项目工作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4月和7月,吴主任带领的摄制组在梅苑山庄和唐都生态园为我们分两次拍摄完其余的医疗体操内容。

在第二次的拍摄中,我们请的示范是苏海丽大夫通过其侄女介绍的太原大学的体育老师杜娟。我记忆犹新的是2007年4月在梅苑山庄的拍摄。当时的天气是乍暖还寒。杜娟老师要穿体操服在室外拍摄,其寒冷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抵御寒冷,杜老师每拍几节动作,就要到房间里暖和一会,喝一口酒御寒,这让在场的所有的人都为之感动。

2007年7月上旬,在唐都生态园拍摄时,吴主任足部骨折不久,还未愈合,还坚持坐着轮椅到现场亲自指导。

我们的领导和朋友,在二院康复科特色治疗的扶持中,如此支持,如此全力相助,使我们感动不已!

4、争取通过山西省工伤康复试点医院的评审

2007年4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文件,《关于加强工伤康复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工伤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工伤康复试点的主要任务,部署了工伤康复试点工作实施的步骤及要求。2008年3月底,在广东从化召开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协办的“全国工伤康复试点工作会议”。我院医务处张桓虎副主任和我与时任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工伤处的张永东处长、孟凡辉干事、煤炭社保局的田新民处长、山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李丹主任同去参会。会议内容安排丰富,时间紧凑,任务明确,紧紧围绕部里下达的文件精神。

建立健全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体系,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发展的要求。工伤康复是保证工伤职工全面康复的前提和基础;职业康复是医疗康复的发展和完善,是帮助工伤职工保持和恢复职业能力的必要途径,是开展工伤康复的核心;社会康复是帮助工伤职工回归社会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工伤康复,促进工伤职工最大限度恢复生理、心理功能,重返社会,重返工作岗位,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山西是能源重工业省份,每年工伤发生率较高,落实工伤保险,工伤康复的工作任务艰巨。我院骨科是全国医院重点科室,实力雄厚。每年要接纳许多工伤患者前来手术。二院康复医学科开展骨关节术后的康复、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实力,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有利条件使我们有信心承担山西省工伤康复试点工作。但对照此次会议下发的试点机构的评估标准,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能够在短时间,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尽快达到评审标准的要求,力争在部里组织的专家对试点机构进行评估时,能够顺利通过。会议结束后,我很快写出报告,汇报了广东从化会议的精神以及我们的建议和要求。张主任很快将材料递交给了院领导,领导对争取工伤康复定点医院的工作很重视,决定利用门诊装修,扩大康复医学科的医疗场地和规模,同意增添现代化的、有效的康复设备。但要求我们做好调研,拿出可行性方案。领导的表态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科学巧妙的装修,使康复科旧貌换新颜

康复科原在门诊四楼南端东侧,面积大约400m2。随着工作的发展,特别是要争取工伤康复定点医院挂牌,原场地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院领导决定让康复医学科搬至五楼,扩大康复科的规模。当时考虑给我们图书馆和妇产科实验室那块地方。由于五楼中间部分是中空的,这块地方如果仍然中空,康复训练厅就没有地方安排。当时分管后勤的张锁柱副院长带领后勤具体负责装修的同志到现场考查,做出一个巧妙的设想:请省设计院出面调研,考查填补中空部分空间的可能性。经省设计院测算,认为方案可行。这样设想即将变成现实,使我们兴奋异常。

为了使装修后的康复科布局合理,满足工作需求,2009年我在征得院长同意后,从北到南考查了多家知名的康复机构,拍摄了许多照片,吸取兄弟医院科室布局的长处及设备使用情况。多次和科室同志们开会商议各个诊治空间的安排,设备选择的种类。当时我们还清苏海丽大夫的侄女、太原大学建筑系的苏老师为我们的装修设计图提建议。当时苏老师股骨骨折还在固定期间,带伤为我们绘制了标准的装修设计图。

为了使装修工程顺利进行,张院长和后勤具体负责装修工程的同志经常到工地视察指导,我也经常到现场和后勤小石及师傅们沟通。2010年上半年,装修工程全部完工。装修后的康复医学科面积比原来大了2倍多,宽敞明亮,功能齐全,便于工作的开展,给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也为医技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康复训练大厅,在省里同行中首屈一指,体现了当初后勤领导的智慧。

新设备的配置使康复科如虎添翼

为了争取通过山西省工伤康复定点医院的评审,在康复科装修的同时,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设备科王亚拉主任积极配合我科,完成申请新设备必要的程序,申报设备需求和明细、设备性能、填写万元以上设备申请书等资料。我们申报了大小设备20余种,十万元以上的设备就有十件。当时,我们还亲自到某些使用单位考查十万元以上设备的使用情况。经过反复考证,最后十万元以上的设备落实了8件,包括等速肌力评估仪、减重步态训练装置、智能上下肢运动装置、步态分析跑台、悬吊治疗系统、平衡评估训练装置等。其中等速肌力评估系统是德国生产的,当今最先进、性能最好的ISOmed2000。这台设备当时在国内只有2个单位在使用,一家是北京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所,另一家是广东的一所医院。其它大小康复设备落实了十余件。

从2009年开始申报到2010年门诊装修工程完成,设备购置的工作全部到位。焕然一新,宽敞明亮,舒适整洁的康复医学门诊,配置先进的、性能良好的、有效的康复治疗设备,康复科在硬件上可谓是如虎添翼。

在装修和设备购置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派出人员学习工伤康复及综合康复知识,提高培训的医技人员陆续学成归来,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1年,山医大二院康复医学科顺利通过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工伤康复定点医院的评审,正式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工伤康复试点医院。

重视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

康复医学科在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很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与同行的学术交流。

康复医学科从90年代起就承担医科大本科生康复医学的教学工作。虽然每年只有20余小时,担任教学的几位老师对教学都很认真。由于各位老师认真和富有激情、活力、生动的教学,使学生们对康复医学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对康复医学的教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从2006年开始,教研组除医科大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外,还增加了本硕连读生的康复医学教学任务及晋祠学院三本学生的教学任务。康复医学的教学使医学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初步树立康复的理念。在掌握临床救治知识的同时,还懂得了预防和治疗功能障碍的基本方法。

2007年,卫生厅将山医大二院做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还特别安排康复医学科的医师担任全科医师康复医学的教学工作。通过和基层全科医师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康复医学的知识在基层的传授很重要,它可使基层大大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增加运动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

科研是康复科的短版,但为了研究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我们在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从1998年至2008年先后申请到山西省卫生厅、山西省科技厅科研课题各一项——《膝关节内注射疗法对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影响的实验研究》和《运动对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影响》。另外,在医务处的协助下,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山西省高校科技开展项目《山西省工伤康复运行模式的探讨》。做工伤课题时,红英治疗师对调查回来的资料进行统计归类,帮了很大的忙。上述几个课题均按时完成,撰写的论文已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

2004年至2007年,我们在科技处的支持下,连续申请到院新技术、新项目,编写制作常见病、多发病医疗体操VCD。在院领导、科技处以及我们的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完成了8种医疗体操VCD光盘的制作并正式出版。

从2005年到2012年我退休,康复医学科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8种医疗体操VCD光盘,参与编写高校教材一部。

走出院门,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是我们一直重视的工作。康复医学科成立后,每年均有医师或技师带着论文参加国内大型的康复医学学术会议。通过大会发言,小组交流,使同行对康复医学科的工作有了了解并在国内康复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了走出院门和同行交流外,我们还将国内外知名专家请到山西,介绍康复医学的新进展,传授康复医学的新技术。2004年7月,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由二院培训部主办,康复医学科承办,举办了“山西省首届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邀请了资深的康复医学专家周士坊教授、张宝慧教授、励建安教授、金豫老师以及美国著名康复治疗专家高兴拱博士来并讲学。省市地级医院的康复同行近百人参加了学习,受益匪浅。2010年,我们又邀请到高兴拱博士及香港复康会的康复治疗专家来院传授:足的康复评价及个体化矫形足垫的使用以及偏瘫、截瘫康复治疗技术。

营造团结、奋进、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康复医学科从成立之日起,就在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奋进、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工作时,要求大家认真负责接待每一位患者,无论是前来就诊还是接受康复治疗,要做到使患者满怀希望而来,诊疗满意而归。康复科的治疗工作,特别是一对一的按摩,功能训练等都较费力,治疗师做完一个患者,经常是汗流浃背。

为了调节同志们的身心,工作时要努力工作,团结奋进;业余时能够彻底放松,和谐愉快。从90年代末,我们几乎每年都要组织科室的同志以及合作科室的同志外出旅游参观。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团结,消除了疲劳,为精力充沛地工作增添了活力。

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凝集的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康复医学科每前进一步,都饱含着领导的支持、相关科室的配合、科室同事们的不懈努力。珍惜康复医学科所取得的成绩,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我们仍需不懈努力。要不断注重科室人才梯队的建设,不断注重人才的培养,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注重同行之间的交流,注重汲取先进的康复理念和前沿知识,才能使二院康复医学科在当今康复医学迅猛发展,群雄争霸的年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官方微信

医院满意度调查

患者扫此二维码

医院满意度调查

职工扫此二维码

  • 主办单位名称: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备案号: 晋ICP备12002983号  邮编:030001

  •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151号

  • 医院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